Skip to Content
全部文章搬砖工具国产AI代码编辑器Trae: 前端开发和AI展望

国产AI代码编辑器Trae: 前端开发和AI展望

前言

大模型的出现,这几年在国内还比较风平浪静,主要是因为国外的大模型很多都不能在国内使用,有内部原因,也有 大模型主动屏蔽国内的原因,但是2025年的deepseek突然打破了这个局面,也许是因为降低了AI使用门槛(成本), 国内掀起一股AI风暴,席卷全行业,今年我们公司突然要求大力推行AI,业务系统的产品经理们都在挖空心思怎么让大模型和自己的产品融合,开发团队 都在思考怎么让AI和自己的开发流程融合,怎么提效,一场从上至下的AI风暴来临了。

我最近也在认真思考在AI时代我们做程序员的该怎么立足,现在的AI还只是提效的阶段,但是它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的快,谁也不能 说明天AI会不会取代程序员,为了知己知彼,我也在考虑怎么在工作中使用大模型提效,今天正好试用了字节的Trae,有惊喜,有意料之中。

国产AI代码编辑器Trae简介

Trae 作为国产 AI 代码编辑器,凭借其强大的核心功能,为开发者带来了一些新的编程体验。就大模型那几件套(生成代码、注释、修复、优化等)来说, Trae还是干的这些事儿,只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模型在准确度、效率、推荐有效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了,如果仅仅只是这个功能,那我们只需要在原有 的开发工具上安装一个大模型的插件就行了,比如豆包推出的MarsCode,但是Trae我想它的核心还是和定制开发的IDE深度结合,就像过去我们也可以通过把 问题抛给大模型,大模型来回答我们,我们再去处理代码一样的,现在用Trae这些过程基本上都自动化了,你只需要prompt+接受/拒绝就能能完成任务了。

试用体验

安装

Trae的安装很简单,甚至为了降低大家的使用门槛,它能直接从vscode和jetbrains的导入环境配置。这个操作简直是太方便。

Trae界面

启动后的Trae界面长这样:

1

界面有没有很熟悉?

是的,它就是vscode的分支,因此在功能上和vscode不能说相似,就是一回事儿。右边默认打开的一个大交互窗口表明了它注重的是AI对话, 窗口中还有一个builder模式。

他可以无缝从vscode切换到trae上,哪怕远程开发一样也支持,创建一个项目之后会自动建立索引,需要一些时间,远程开发的话,我遇到了远程安装的vscode插件这边是没有能同步的, 因此我又手动的安装了一遍插件到远程服务器上。

Builder模式

1 builder模式就类似cursor,通过交互它能完全接管你的开发环境,一步一步的引导你完成你的任务,比如你想生成一个组件,你只需要在builder模式中 告诉它你要做的事情,他会帮助你从无到有,生成一个对应的项目,这个流程包括

  • 创建目录
  • 创建项目
  • 安装依赖
  • 启动
  • 预览

遇到问题报错时,他会读取你的代码、你的终端输出的错误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解决eslint的问题

我首先用它生成了一个react项目,然后它就一步一步的帮我构建这个项目,然后每一步都会让我确认

1

哪怕是eslint你不会配置,他能给你分析问题,自动帮你解决,其中包括读取了你的终端输出错误信息,做了调整后 还会在终端调用修复命令,然后看输出是否正常。

1

为什么我会用eslint这个事情来测试它,因为在vscode中要手工配置eslint好好的运行是比较困难的,经常插件配置等问题 导致eslint不能好好的工作(保存后自动调用eslint修复代码),所以我选了这个来测试它的builder能力。

生成一个画廊组件

然后紧接着我又让他给我生成一个画廊,功能会有点复杂,我的prompt如下

现在给我新增一个页面,我的画廊,图片的长宽比例是3比2,图片只有两种,横向和竖向,现在我要求画廊的图片显示上,每一行固定显示2张图片,如果这两张图片都是横向,或者两张图片都是竖向,屏幕的宽度就是两张照片的宽度总和,两张照片各占50%宽度,高度则根据当前照片分到的宽度的基础上根据3比2的比例自动计算。如果一行图片中的两张图片一张是竖向,一张是横向,则需要计算出在保持他们宽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竖向图片的高度和横向图片的高度能相等的情况下,两张图片各自的宽度。

这次对他来说就有点困难了,经过多次prompt交涉,依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1

1

也许是我的提示词不够准确,所以最终效果不尽人意。

体验总结

  • 惊喜的点在于他能读取我的终端来帮助我解决问题,整个开发环境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 对话很缓慢,深度思考等待时间太长,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和推测他给我的答案是否如我的意
  • 高度还原、兼容vscode,几乎无缝切换
  • 对整个项目的智能索引体验好过vscode
  • 功能丰富程度比vscode少一些
  • 对于企业来说,大厂们肯定不会允许使用,涉及到代码安全的问题
  • 远程开发不能兼容我司的云开发环境,提示操作系统不支持
  • Trae相比vscode还需要一些时日迭代,存在一些小的体验问题
  • 建立索引后,智能提示,跳转,强补全,推测下一句话等明显强于vscode
  • 出现了一次bug,删除历史对话窗口,弹了个提示是否采纳2个改动,我点了拒绝,然后我的代码被还原到某一个版本,还不能ctrl+z回退
  • 对于服务端项目修改后编译重新启动有时候会出现端口号设置的4000,启动到4001,经过查看本机和远程开发机,4000都未被占用,完全关闭后重新打开trae可解决

AI时代程序员的自我救赎

本来这一段我有很多想说的,但是感觉内心也很复杂,从自身利益来说,当然希望程序员不被淘汰,尽管目前而言 程序员的工作还难以替代,在可预见的未来,3-5年内AI还只会是提效工具,再往后真的不好说,程序员们要多 思考人的价值,什么是AI不能做的,但是最不应该的就是故步自封,抵触AI时代,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只会被AI覆没, 勇于接受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工作模式,尽管AI时代看起来需要你懂的少了,实际上更需要夯实基础懂得更多基础的东西,你 才能写出好的prompt以及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能看懂AI的代码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写服务端代码很顺利,但是对于前端代码,如果你有一些个性化的要求, 特别的布局、样式要求,很难通过大模型来完成。

从我的工作来看,今年将会是一个全行业AI爆发的元年,我推测接下来几年

  • 2025年-2026大厂开始全面AI思维,不论是产品AI、开发提效AI,开始出现更多类似manus这样的自主代理,在一些垂直领域推动提效
  • 2026-2027年应用和开发AI扩散到中小企业,如果解决法规问题,manus类型的自主代理可能出现在手机上
  • 2027-2028年大量类似Trae、Cursor的应用出现,同时体验可用程度提高,一些基础类型的程序开发可能出现变革,一些没有技术基础的人也能开发出自己的简单、可用的应用。

2到3年内大模型必然会渗透到全行业,全应用,抓住时机,多学习AI产品思维,不要掉队。

最后编辑于

hi